甘肃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江苏霜冻天数逐年在减少

发布时间:2016-03-30 20:12:32

江苏霜冻天数逐年在减少

南信大团队关于极端气候的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中国江苏网3月30日讯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该校江志红教授科研团队十多年持续研究的有关“极端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未来预测”相关科研成果,该项目近日获得了2015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专家表示,过去五十多年来,中国的霜冻日数正在下降,无霜期正在增加,极端降水在增加,昼夜的温差正在减小,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概率正在加大。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更易发生

“刚刚过去的冬季,还是不是暖冬?”不少市民都有些迷惑,因为刚刚经历过的所谓“世纪寒潮”实在是让人难忘。但是,因受强厄尔尼诺的额外驱动,2015年更是有现代观测以来最热的年份。这个冬季,在“霸王级寒潮”的席卷下,江苏全省的平均气温也达到4.7℃,较常年偏高1℃。其实,这些我国发生的极端冷事件、暖事件都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发生的。江志红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极端变暖事件在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在显著减少。

江志红教授说,变暖背景下,东亚北方增暖幅度强于南方地区,减弱了东亚中纬度地区温度梯度,导致副热带急流偏南,这是造成我国近年来南方“暴雪、冻雨”极端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由于目前使用的模式各不相同,所以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系统的研究。

对于江苏地区,团队成员游庆龙教授表示,通过对1961年到2014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江苏年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其变化幅度为每十年增加0.3℃。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实时升温,局地极端寒冷也有可能出现。比如1月上旬的世纪寒潮。他解释,气温变暖加快意味着气温波动幅度增加,极端低温就可能出现。不过,总体来说,低温日在逐渐减少,冬天尤其明显。江苏的霜冻日是以每十年减少6天的趋势在显著减少。

研究始于20世纪末,十篇论文被IPCC报告引用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变化。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开展的极端气候的研究工作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与国际社会保持了同步。

江志红教授表示,团队创新提出了双向耦合动力降尺度的新方法,建立了统计降尺度模型,也就是将区域模式与大尺度模式进行了嵌套,提高了分辨率和可靠性。“其实,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全球气候模式,但其分辨率对我们研究极端气候来说却未必适用,所以要把尺度降下来。”

江志红教授的科研团队经过持续十多年的研究,研发和建立了全国第一代均一化逐日气候数据集、发展极端气候统计理论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系统揭示了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变化规律、可能原因及未来响应特征,丰富和发展了极端气候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深化了对极端气候时空演变规律、可能成因及其未来变化的认识,为提高我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诊断和预警及其未来预估能力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10篇相关论文被系列IPCC报告引用。

通讯员林雯贾冰 扬子晚报记者杨甜子

  • 上一篇:江苏:依据巡视移交问题线索 立案审查16名厅级干部
  • 下一篇:定了!江苏人请注意:从现在起,可以放心生二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