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互联网金融:疯长中迎来“合规元年”

发布时间:2016-03-28 07:28:25

监管滞后与金融“创新”中暗藏巨大的套利空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3月25日成立,草根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终于有了全国性的自律组织。

互联网金融火热的背后,同样隐藏着不少风险。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非法集资、经营不善“跑路”、利用监管漏洞套利……这些背后的“暗黑力量”,吞噬着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憧憬,也督促着正本清源的风险排查抓紧展开。随着全方位监管逐步到位,互联网金融正迎来“合规元年”。

披着“金融创新”外衣非法揽财

“近期爆发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对行业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央行副行长潘功胜3月25日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网络金融、1元起投、随时赎回、14%左右年化收益率、保本保息”——这是“e租宝”推销人员发布的“投资理财信息”,乍一看与时下蓬勃兴起的互联网金融很像。但是,随着“空手套白狼”的骗局被拆穿,遍布全国90万受害投资人的500亿元资金,成为这场“庞氏骗局”的悲剧注脚。

乘着居民投资热和“互联网+”的东风,一些骗子顺势而为,以P2P网络借贷、金融创新等名义,翻新着理财投资“圈套”非法集资。公安机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P2P、融资担保等领域非法集资犯罪较上年上升48.8%。一些“财富机构”打着“网络理财”招牌,线下大量揽客,更把很多不明就里的老年人的养老积蓄“圈”了进去。

“不少投资骗局披着互联网外衣,让投资人觉得‘高深莫测’,没弄明白稀里糊涂就投资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黄震说,“互联网金融火热,其中也是泥沙俱下,不少打着技术进步招牌、用创新商业模式的旗号,做着非法集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勾当。”

经营漏洞埋下重重“陷阱”

全国网贷平台从当初10余家发展到目前近2600家,“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是见证者之一,“但我也眼看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平台‘跑路’,仅去年就有896家,是前一年的3倍多。”

一度让民间资本欢欣鼓舞的P2P行业,正在经历平台自融、过度借贷和风险欺诈等问题的困扰,陷阱处处有。

在支付领域,网络平台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木马病毒、钓鱼网站成为网络支付环境的“毒瘤”。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盗取的信息实施诈骗,网购退款骗术翻新;有的拦截转发短信验证码方式,利用快捷支付在电商平台购物,实现盗刷,百姓卡不离身、钱被转走的事情并不鲜见。

在理财领域,不少网络理财平台“混业”经营,既做P2P网贷撮合业务,也代售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究其实际,多为“无牌”经营,没有任何代销牌照,有的业务之间没有设立好“防火墙”,风险极易传染。

在融资领域,有的借款人发布虚假信息,有的宣称投向实体经济,实际却是投向股市,更有甚者一开始就是为了骗取投资卷款跑路。一些希望借助互联网理财的金融“小白”,一味盯着高收益率而忽视高风险,却不知背后早有金融骗子在盯着他们。

“套利”与“叫停”交织的创新之路

今年年初,深圳暂停互联网金融企业商事登记注册,上海、北京也陆续暂停P2P等新增互联网金融公司登记注册。

屡屡“叫停”的背后,缘于监管滞后和金融“创新”之间巨大的套利空间:一些P2P平台打着信息中介的名义,做着信用中介的生意,暗中搞“资金池”,脱离监管视野;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事理财、融资等类似银行的业务,却并没有受到像银行一样实名开户、信息披露、风险拨备等监管约束……

潘功胜认为,不论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企业,只要做相同的金融业务,监管的政策取向、业务规则和标准就应一致,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引发套利。

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成为摆在从业人员和监管部门面前的两难。

“京东金融”副总裁金麟表示,有些事物有一个试错期,监管在这期间还是需要保持开明态度,但是金融有其特殊性,需要维护存量客户资金安全,所以套利者也面临政策风险,踩红线也可能使得投入“打水漂”。

监管措施出台是否会“扼杀”互联网金融的生命力?业内人士认为,只有这个行业让人信任,规范经营的公司才能把价值真正发挥出来,对那些正规发展的企业并非坏事。综合新华社电

  • 上一篇:企业缴费下调 参保待遇不降
  • 下一篇:顺应“猪周期”,农民越来越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