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临夏州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6-03-28 11:01:59

原标题:守望乡土传承薪火

全州民间文艺事业发展纪实

这里是巍巍太子山、滔滔大夏河守护着的人间净土;这里生活着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31个少数民族群众;这里是有着“花儿之乡”美誉、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常盛的幸福美好新临夏。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朴实,民俗活动踊跃,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民间文艺事业更是独树一帜。

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文联的协调指导下,我州民间文艺事业发展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规划,传承发展”的方针,积极整合民间文化资料,大力宣传民族特色文化,广泛开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活动,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2013年6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第二届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颁发仪式上,临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鸣岩“花儿”会代表性传承人、和政县原生态“花儿”艺术学校校长马金山获奖,为我州赢得了荣誉。

2013年5月,徐光文历时七年编著的《鳌头傩》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7月,该书被兰州大学档案馆永久收藏。全书共分十二部分,约10万多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鳌头傩戏的起源、发展、现状、内容、程序、传承、底本、曲谱,并附录了跳会大事记等众多内容。该书的出版是对甘肃乃至中国民俗学的一大重要贡献,为人们研究傩文化特别是西北民间傩戏,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2013年6月,董克义和齐正奎联合编著的《积石山秧歌与财宝神文化》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临夏州第一部全面展示秧歌、财宝神文化的书籍,是秧歌、财宝神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挖掘、整理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

2011年10月,常天平进入全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泥塑传承人保护名列,获省农村实用人才雕塑艺术师副高级职称;2015年2月被评为第四届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

2013年8月,鲁海林创作的木雕作品《一路连科》获得“第八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民间艺术品”大赛银奖。

马尕主麻的“黄河流水纹折花刀传统工艺和蜘蛛纹折花刀”获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认可,获“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2012年获中国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银奖。

2014年9月5日,临夏市民间文艺工作者李春文编著的《河州平弦》基本收录了当前河州平弦的曲目文本及他编著的《河州平弦传统曲目集》拍摄的12部传统曲目,具有完整性和艺术性,体现了河州平弦优美、古雅的风格,展示了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

2014年6月30日-7月3日,为完成中央文史馆委托四川省文史馆“对中国非遗音乐文化花儿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和研究”调研项目,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西部民歌研究所所长万光治教授和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传承研究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黄金中教授,共同带团赴临夏州调研采风。这是中央文史馆首次开展的花儿调研活动,为深入研究和对外推介、宣传“河州花儿”文化提供了一次难得机遇。

为创作出具有临夏地方特色、风格、气派的优秀作品,传承薪火,我州民间艺术家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十二五”期间,我州民间文艺协会积极发展壮大队伍,共发展国家级会员4名,省级会员10名,州级会员16名。

2011年,孔维芳在西北花儿王选拔赛总决赛中获“西北花儿王”三等奖;获“中国民族声乐敦煌奖”三等奖;2013年5月9日,孔维芳在央视一套首播的由建设集团旗下北京大都阳光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策划摄制发行的西北传奇史诗大戏《射天狼》四十集连续剧中演唱了花儿,并出版专辑《黄河三峡里浪来》。

2014年7月,孔维芳到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参加了民俗文化展演,将中国特别是临夏民族民间文化带向了全世界。

2014年6月30日至7月4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联合主办的“青海省花儿论坛”上,我州花儿学者王沛、马志勇、徐光文应邀参会,并作了交流发言,论文收入《青海省花儿论坛论文集》一书。

2014年6月,常天平参加了第三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产品博览会,获铜奖;2014年7月,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颁发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百花回报沃土,艺术扎根人民,时代给予民间艺术家们丰富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全州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正怀着深厚感情扎根群众中间,谱写着临夏民间文艺事业的美好新篇章!(记者 赵淑娴 通讯员 徐光文)

  • 上一篇:临夏:临夏县开展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 下一篇:庆阳镇原:农户上网难 可接入无线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