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热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澳门新闻

澳門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日粵劇講座交流熱烈

发布时间:2016-06-16 18:56:14
文化局轄下澳門博物館為慶祝中國文化遺產日及配合《紅船清揚——細說粵劇文化之美》專題展覽,日前(六月十一日)舉辦了“從娛神到娛人、自娛:澳門粵劇的城市化”粵劇專題講座,是次講場邀請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宋俊華擔任主講嘉賓。

宋俊華教授多年來從事研究粵劇的歷史及發展工作,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期刊《文化遺產》主編、中國儺戲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古代戲曲學會理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另外亦從事中國傳統戲劇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文化產業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從娛神到娛人、自娛:澳門粵劇的城市化”粵劇專題講座內容豐富,講者首先提出粵劇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對澳門的意義,以及該如何傳承與保護粵劇遺產;另外,澳門從一個小漁村到現代化國際城市,期間粵劇經歷了的變化,對中國傳統戲劇的城市化之啟示。講者先以自問自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向公眾娓娓道出粵劇的發展歷程和對澳門的影響。及後再從多個領域介紹澳門粵劇的城市化發展,包括從澳門神功戲的演出、澳門劇院粵劇文化、澳門私伙局歷史等各方面,並結合實際情況列舉澳門與廣東、香港、廣西等地在推廣粵劇發展的異同,彰顯粵劇傳統戲劇從以往的民俗性逐漸轉為更能代表本土文化的表演藝術。

講座吸引約三十名公眾參與,反應熱烈,在最後的提問環節,公眾踴躍發言,例如有公眾提出應如何提升青年學生對粵劇的興趣。講者則以於中山大學上演的《白蛇傳‧情》為例,該劇之所以甚受青年學生歡迎,認為與該劇的舞台設計、運用舞台設備、運用現代技術等有莫大關係,建議粵劇也可適當地加入新的元素。現場公眾認為本次專題講座激起了解讀本土粵劇文化的興趣,亦對這種特殊的中華文化遺產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紅船清揚──細說粵劇文化之美》為第二十七屆澳門藝術節節目之一,展期至十月九日,有關是次展覽及活動詳情可於辦公時間致電二八三五七九一一查詢,或瀏覽澳門博物館網頁。

澳門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日粵劇講座交流熱烈



澳門博物館呂志鵬館長(左)向中山大學宋俊華教授致送紀念品

澳門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日粵劇講座交流熱烈



宋俊華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 上一篇:沙欄仔街周六上午封閉交通
  • 下一篇:澳門公共圖書館系統維護部份服務暫停(更新版)